探尋福建十大名茶※
2013-11-11 12:43:46


探尋福建十大名茶

一、政和工夫

     政和工夫原產于福建北部政和縣高寒山區,是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一,因為地理氣候的特色使政和工夫成為工夫茶中的珍品。此茶以政和大白茶品種為主,再以帶濃郁花香的小葉種茶拼配的工夫紅茶,制茶工序採茶葉初制、萎凋、揉撚、發酵、烘乾等。

  特色是條索肥壯厚實勻齊,色黑潤,顯金毫芽;香氣似紫羅蘭,茶湯紅豔醇厚,清飲佳,也可搭配奶與糖調製飲品。

 

二、白琳工夫

   白琳工夫是福鼎工夫紅茶,以主產地福鼎中部的白琳鎮命名,以高超純手工與品質優異獨特享有盛名,與福安縣-坦洋工夫,政和縣-政和工夫並列「閩紅三大工夫茶」。白琳工夫茶製作工藝是「茶葉初制、萎凋、揉撚、發酵、烘乾」,因品質有特殊需要,鮮葉原料嫩度十分講究, 成品細長彎曲,色黃黑,茶乾香氣鮮香舒爽,湯色明亮,入口甜醇。

 

    三、坦洋工夫

    坦洋工夫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紅茶之一,產區分佈很廣,以福安市坦洋村為中心遍及福安、柘榮、壽甯、周寧、霞浦及屏南北部等地。坦洋工夫初制著重萎凋工藝,在高山茶區需加溫發酵,精製一般採「多級付制,主產品回收」,因產區遼闊,適度拼配高山、平地與四季原料,各取所長,使坦洋工夫紅茶規格穩定,品質優良。茶品外形勻整,緊結圓直帶白毫,色烏黑發亮,香氣清高鮮爽,茶湯金黃鮮豔,入口醇厚,葉底紅勻油亮。

 

   四、正山小種

    正山小種(拉普山小種)紅茶,中國福建省武夷山市產紅茶,是最古老的世界紅茶之祖。茶葉採松針或松柴薰制,色澤烏潤,香氣濃烈帶松煙香,湯色紅濃,入口醇厚帶桂圓味,適合入菜。

 

    五、武夷山岩茶(大紅袍)

    大紅炮,茶之王者。生於武夷峭崖懸壁之間,現存“大紅袍”母樹僅為六株,2005年武夷山市政府決定封存禁采,最後一次生產的“大紅袍”茶葉已被國家博物館收藏。市面上茶品以母樹無性繁殖,保留了母樹的特徵,品質優良。「大紅袍」採制技術與其他岩茶類似,但更精緻,春天採摘3—4葉嫩芽,工藝經過曬青、晾青、做青、炒青、初揉、復炒、復揉、走水焙、簸揀、攤涼、揀剔、復焙、再簸揀、補火。茶品外形條索緊結,色澤綠褐鮮潤,湯色亮橙,葉底呈綠葉紅鑲邊之特色,香氣馥鬱有蘭花香,香高持久,岩韻出眾。

 

    六、北苑貢茶

    北苑貢茶指宋代貢茶,主產區在古代建安縣吉苑裏,起源于五代閩國龍啟年間,在建州治所建安縣(今福建省建甌市與政和縣)設禦茶園種植製作。中國茶史上最負盛名的貢茶,從五代至明代,北苑茶上貢四朝(五代的閩和南唐、兩宋、元、明),龍團鳳餅獨領風騷,歷時458年。

    七、鐵觀音

 

    鐵觀音,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烏龍茶類的代表,福建安溪人發現於1725-1735年間。屬於半發酵茶類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,“觀音韻”清香雅韻,“七泡餘香溪月露滿心喜樂嶺雲濤 ”,陳茶茶湯紅亮,香氣帶蘭香、熟果香,杯底香濃愈多變,口感醇厚甜滑帶微果酸。

 

    八、茉莉花茶

   將茶葉和茉莉鮮花進行拼和等工藝,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的茶葉,福州茉莉花產業主要是製作茉莉花茶,始於南宋,至明代時技術發展較進步。清咸豐年間,福州茉莉花茶作為皇家貢茶,開始進行大規模商品化生產。香氣鮮活持久、入口醇厚鮮爽、湯色黃綠油亮、葉底嫩勻柔軟為茶品特色。

 

    九、綠茶

    茶樹新葉未經發酵,藉由殺青、揉撚、乾燥等傳統工序製成,成品色澤與沖泡後的茶湯保持鮮茶葉的綠色為主。

  十、福建白茶

 

 福建白茶主要茶區產地為閩北的政和、和閩東的福鼎等縣,政和白茶和福鼎白茶都是歷史上皇家貢品,製法分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,分為室內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兩種。白毫是福建白茶主要特色,芽頭肥厚,湯亮黃,入口鮮醇清甜,葉底嫩亮毫顯。

 

【上一篇】: